在校企合作中如何使雙方合作更為緊密,成為利益的共同體?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作了一系列有益嘗試并收到良好效果后又有新的舉措。日前,一家從廠房規格、內外裝修到儀器設備、員工著裝均以“金豐”企業品牌形象設置的“金豐汽車快修學院店”在學院側門正式開業。把“廠”開進校內的“前廠后校”辦學模式,是該院對校企緊密合作、利益共享模式的探索,“快修店”也成為該院龐大的實訓基地網中的又一“網線”。
浙江交通職院自1999年升格為高職院校以來,采取聯盟、互助和扶持三種不同程度的合作模式,與規模不同的企業,分門別類地開展校企合作,使校企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提高校企合作的質量。學校先后與112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使校內實訓、校外實習和頂崗實習形成系統。學院學生處和教務處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互相融通,交換信息,保證學院的培養計劃與企業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融合,使學院教學工作更具針對性,使企業人力資源更加立體、充沛,保證企業密切關注學校的培養動態和節奏。學院科研處與企業的技術部門聯合,互通情報,一起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在技術開發與轉讓中形成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模式,在企業五年發展規劃中體現對學校發展的參與,形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學生參與企業的生產勞動,為企業創造了一定經濟價值,也為自身帶來了經濟收益。校企在此基礎上擴大再生產、研究開發新產品,為學校擴大規模、改善教學條件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支持,從而使校企走上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目前,85%的學生帶薪頂崗進入聯盟式企業實習,其中航海類專業學生在實習期間酬金最高可達500美元。學生戲稱實習基地為“崗前預科班”,他們說,進了這個班,我們從進校時被逼著學、推著學,轉變為自覺學、主動學,在這個班里我們將課本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還在實際操作中學會動腦、動手解決問題,努力使自己成為行業領域內有經驗的熟練技術人員。上了“預科班”后,不少學生不僅把老師布置的課題做完,還要求“加餐”,甚至有人央求老師開小灶,多講解些知識。
“金豐快修學院店”是今年四月浙交院與杭州金豐汽車有限公司簽約,合作組建“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實訓基地”及“浙江金豐汽車維修與培訓基地”的一個營業性實體。金豐公司在“學院店”投入設備費六十多萬元,根據運作狀況,公司還將進一步投入資金。快修店的主干技術力量由金豐公司骨干師傅擔綱,理論教師由學院提供,學徒由學院汽車系學生擔任。屆時,學生將在校園內實現“零距離”上崗。充當學徒的學生,經過師傅的考評合格,將直接進入員工隊伍,根據需要分配在金豐各分店的崗位上。
維修店的另一功能就是為金豐公司開設培訓,讓公司職工定期進店“充電”,了解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更新汽車理論知識與技術,增強技能。學習、實習、工作,“前廠后校”的“一條龍服務”既解決了企業的人才儲備問題,又幫助學院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時,產生的經濟收益可解決困難學生的生活費,達到了利益共贏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