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有限,課堂無限。如何開門辦學,讓就業成為導向,回歸學以致用的原點。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交院”)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圍繞這一中心,改革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正式步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一批企業紛至沓來,學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與企業消弭了“圍墻”之界;同時,課程開發完善、畢業生逐年更優異、擔負起服務綜合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社會責任,都成為開門辦學帶來的直接成果。“緊貼市場、身負技藝,成為交院學生與其他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相比之下,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實踐教學基地專業“全覆蓋”
■關鍵詞: 稱職率100% 專業對口90%
從一汽大眾、寶馬、雷克薩斯等一批汽車生產商的合作,到2.7萬噸“五星交院”實習船順利下水,截止到去年12月底,交院共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18家,其中2013年增加31個,實踐教學基地已經覆蓋全校所有專業。
“以前,在學校實訓室接觸的是相對一些比較平常普通的汽車教具,比市場主流車型落后好些年。”汽車學院學生鄧汝君對記者說,現在我們在學校的汽車維修實踐基地上課與實踐,上至奔馳、寶馬,下到普通家用車,各種各樣的車型與故障都能碰到,完全是緊跟汽車市場步伐,學以致用。這些完全“接地氣”的實踐基地讓學生們真正和市場接了軌。
據統計,近年來,交院輸出學生頂崗實習的專業對口率達90%。路橋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師生制作的《江南水鄉》木制模型亮相2013年的西湖國際博覽會后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少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表現出色,受到實習單位的好評,為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為交院學生高素質的品牌加分不少。
根據麥可思《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浙江交職院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2011屆3049元,2012屆3072元)均高于全國骨干院校畢業生的平均水平;畢業生就業滿意度也在不斷提升(2011屆60%,2012屆65%),且高于全國骨干校院校平均數;校友推薦度高于全國骨干校院校平均數。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在不斷提高,根據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浙江交職院2012屆畢業生綜合評價的優良率為96.08%,稱職率為100%。2013年學校在浙江省教育評估院的調查中,該校畢業生對母校就業服務滿意度排名全省高職院校第三。
畢業就業無縫銜接
■關鍵詞:量體裁衣 訂單培養
把職業院校教學樓的間隔墻“推倒”,把企業引進校園,積極探索“校中廠”、“廠中校”,目前,已經有一大批企業嘗到了“拆墻”運動的碩果。
學院信息學院通信技術專業已經連續七年與浙江省郵電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合作開設“訂單班”,2012年根據企業在海外工作的需求,更是開設了“海外班”,54名學生憑借優秀的成績及過硬的技術能力就業海外。
與此同時,還有與寧波中策動力機電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寧波中策機電班”,與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東風日產班”,還有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業。畢業時分就是就業時刻,學習和工作的無縫銜接讓學生、學校 、企業等多方受益共贏。
由于“量體裁衣”形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但使學生提前完成了就業,而且培養的人才質量也大為提高。適崗能力強,融入企業的時間短,得到了合作企業的贊譽和歡迎。
接軌企業 開發課程超百門
■關鍵詞:“拆墻”辦學 雙帶頭人
2013年,交院與企業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101門,編寫教材67本。——這是校企合作給學院帶來完善課程開發的一瞥。
如今,交院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社會人才培養的要求,積極推行教育教學改革,聘請企業實踐專家,共同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完善、專業課程體系重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化課程與教材開發建設、基地內涵建設以及教學資源庫建設等工作。
如路橋學院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就聘請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單光炎,浙江大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總工姜天鶴等實踐專家作指導,對現有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及教學設計等作了較大幅度修改和調整,使其切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這就是學校實施的專業“雙帶頭人制”,由合作企業的技術專家兼任專業帶頭人和專業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專業建設委員會中有半數及以上成員為合作企業的技術骨干,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均由學校和深度合作企業共同制定。
隨著綜合交通運輸時代的到來,更是對傳統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學院的各類產學研聯合體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學院專任教師“亦教亦工”,多數老師都有橫向課題研究。開展課題也讓學院老師掌握了交通運輸建設和管理一線的第一手材料更加的清晰,在教學中豐富新鮮的案例分析,學生對行業更加熟悉。
“三層次一網絡”共育綜合人才
■關鍵詞: 整合共享 合作共贏
在這些數據欣欣向榮地展示教學成果的背后,是浙江交院在制度和體系的創新。回首算來,交院實施校企合作模式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
2012年,交院在原來設立校企合作工作站,構建校、分院、專業“三層次”和各地校友“一網絡”校企合作教育機制的“三層次一網絡”校企合作組織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依托交通行業優勢,集聚交通優質資源,構建了以1個“行業人才戰略決策共同體”、6個“產學研聯合體”、28個“育人創新共同體”及校企合作工作站組成的“三體一網”交通行業人才培養開放平臺,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多元的合作,有效實現交通優質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成功搭建了學生就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交通行業企業職工培訓及科技研發等校企互利共贏的平臺。
浙江交職院黨委書記、校企合作理事會副理事長鄭惠明說,基于“三體”平臺建設的交通類高職校企政合作育人模式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多元的合作,有效實現交通優質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成功搭建了學生就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交通行業企業職工培訓及科技研發等校企政互利共贏的平臺,拓展了政府、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深度與廣度,實現了校企政三方的深層次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