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汽車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很多人都坐過各種類型的汽車,能隨口說出眾多的汽車品牌,可你坐過手工打造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嗎?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幾個年輕老師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一輛純手工打造的實體油電混合動力車,并在今年九月份的開學典禮上載十人成功上路,為浙江職業教育發展又添佳績。
手工打造實體汽車在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歷史中并非無跡可循,在汽車學院的博物館里,有一張7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拍攝的是學校第一輛手工實體汽車。雖然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但也曾是師生們共同的驕傲,畢竟在那個年代有一輛汽車很不容易。
驕傲歸驕傲,可畢竟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并且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照片。為了延續這個傳統,去年汽車學院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再造一輛手工實體汽車,并且要是當前最流行的油電混合動力車,讓這個一直都在的“汽車夢”再一次走入現實并要一直延續下去。
說做就做,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從來都敢想敢做,這一次更是鼓足了勁要“大干一場”。從去年12月底做出決定后,小組負責人劉大學老師就沒閑著,做創意,想方案,忙的不亦樂乎。今年5月份,方案就緒、零部件也基本到位,“造車小組”開始行動。為了鍛煉年輕老師的專業動手能力,同時也為學校搭建科研平臺,證明學校實力。這一次的造車執行團隊里都是年輕的新老師,甚至還有兩個是今年3月份剛入職的小伙子。能不能順利做成這個新鮮事物,打響這第一仗,成就汽車學院“虎狼之師”的名號,劉老師說起先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但事實證明這個擔心是多余的,他們做出的成績已經完全超過了自己的想象。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也為浙江交院的歷史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今年27歲的方棟華是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研究生,3月份他剛來到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便參與到“手工小組”,并擔任組長。方老師說能夠作為主力之一親手做一輛手工汽車一直都是他的夢想,但這一次的“圓夢”更加離不開的還是兩位資深的技術支持老師和其它三個各自“身懷絕技”的小組伙伴。就這樣,從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的五月開始,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的 “特種兵小組”四人組合打響了智慧和精神較量的戰役,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創下了這一“交院小神話”,在學校里贏得了“虎狼之師”的美譽……
來到汽車學院的辦公樓下,大廳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輛“綠皮”的“路遙號”手工汽車。劉大學老師告訴記者,因為要留作教學科研方便隨時拆卸,因此目前還沒有給車上“外包裝”,其內部構造依然清晰可見。
據了解,這輛目前為止車速可以達到80碼的手工汽車具有三大亮點:一是混合動力,屬于國家大力發展的車型;二是前后獨立懸架,保證汽車高度的乘坐舒適性;三是自行設計、手工制造,突破了設備、材料上的瓶頸約束。也就是說,造車組用純手工的方式完成了等同或超前社會的先進汽車技術。
今年25歲的吳志軍是四人造車組中最年輕的一個,一直被組里其它三人稱作“電動小王子”。這是因為電動汽車原理是他的專業領域,加上他天性里耐心和細心的品性,常常在大家一籌莫展找不到思緒的時候,他細致入微的發現給了了所有人驚喜,仿佛沙漠中的綠洲,“拯救”了一組人的思緒,“王子”之稱非他莫屬。
和吳志軍一樣,“特種兵”四人組內其它三人也各有所長。方棟華老師負責總體協調,是生產組長;黃國潮老師擅長于“外聯工作”,擔任采購組長的職務,同時還負責發動機裝置部分;而王征老師則被稱為“大力征哥”,不僅有“大力水手”般的“神力”,還對于轉向裝置有著天生的敏感和把控能力。
除了發揮各自的優勢外,作為“特種兵”組,更加不可或缺的還是“虎狼之師”的精神和品質。“君子力行,車以載之”,正是在汽車學院“君子文化”內涵的引領和熏陶下,這些年輕的老師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沒有報酬,沒有假期
,整日甚至整夜的泡在汽車實訓基地,為的是心中的這份信念,還有對于汽車,對于學生最無私的愛和奉獻。
“做的不行就拆掉返工,有一些操作上的困難我們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來的。電焊,刷油漆,切割,打孔我們全部親力親為。遇到難題實在想不出來就求援,咨詢專業人士,網上尋求答案,湊足靈感再重新開始。”方棟華老師說這些的時候眼睛仍然閃著光芒,他告訴記者為了節省成本,他們用集體的智慧把摩托車驅動改裝加工成汽車的驅動,而這種手工改裝能夠成功的并不多。
為了真實感受下這輛手工汽車的性能,記者進行了實地體驗,坐在這個“沒蓋”的“裸露”甲殼蟲上,不斷感受到校園里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劉大學告訴記者這輛汽車純手工打造的底盤雖然不到200斤,但曾經在今年秋季的開學典禮上承載11個人繞校園一周環行。汽車在中小負荷低速和大負荷高速時采用發動機和電機變換或混合提供動力,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底盤采用高強度鋼焊接成承載式車身,前后橋采用獨立懸架,以提高安全舒適性。車身采用鏤空表達方式,簡明直觀。
在浙江交院的汽車學院里,汽車文化從來都綿延不息,未曾停歇。每年的12月份這里都會舉辦汽車文化節;技能比武大賽,拆裝比賽,汽車知識競賽也層出不窮。從老師到學生,學習到實踐蔚然成風,知行合一是每個人一直遵循的理念。
汽車學院實訓中心專業副主任、造車組電器技術支持周志國說這輛車的完成過程讓他對于四位年輕老師的特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后如果學生在汽車的實訓過程中遇到問題就可以直接找這幾位老師來現場指導。另外,對于四人組的老師們來說,他們也在造車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與自己本身的專業理論相結合,在以后的教學中便可努力達到“知行合一”,這其實是這次造車過程的最大和最有意義的收獲。
在浙江交院里,除了培養學生,對于老師的培養也一直在同步。多少年來,汽車學院一直構建 “分層次定目標”的師資培養體系,依托校企合作,全方位培養具有先進職教理念、高技能、高教學水平的德藝雙馨的專家級“高職大師“。通過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教學理念、從生產商學先進汽車技術、搭建科研平臺、堅持內部培訓、開展對外培訓、下企業實踐鍛煉、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等方式形成對教師的全方位培養。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富根告訴記者,這輛車的造成也是學校師資內涵建設成績的體現,接下來汽車學院打算吸納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手工造車活動中來,把這個傳統延續下去,造出更多更好的汽車,同時也培育出更多交通建設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優質人才。汽車學院的師生們今天“坐”著這輛手工車體驗感受,下一次他們將會坐著自己造的車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